2019年9月28日,大连理工大学教工网协本年度计划中的最后一项比赛:“教授杯”双打比赛在西校区网球场完美落幕!
“教授杯”网球赛,是教工网协的传统赛事,经过几年的摸索,比赛的形式逐步完善,努力使其更合理实用。“教授杯”要求参赛选手两人中至少有一人是副高及以上的职称。搭档二人的水平要尽量接近,以便分组。男双、女双、混双混合在一起比赛,分组时只看水平,淡化性别和年龄,这也是最近几年大工网球赛事中的一大亮点。
本届“教授杯”共有62人(32对)报名参加比赛,赛事组织者根据选手的整体水平将其分成了甲乙丙丁4个组别。分组既要照顾到有的老师只能上午或下午参加,同时又要兼顾每个组别7到8对选手,因此难免出现个别选手在该组水平稍高或稍低,但总体来看各个组别水平相当。
每个组别都是分成了两个小组进行比赛,小组内循环,小组前两名出线进入四强的交叉淘汰阶段。小组赛采取1盘4局,4:4抢七的规则,交叉阶段采用1盘6局,5:5抢七的规则。上午是乙组和丁组,下午是甲组和丙组。下面按照甲乙丙丁的顺序,把各个组别比赛的情况简单回顾一下。
甲组8对选手,6对男双、1对女双、1对混双。两个小组的首场比赛都打到了抢七。12场比赛结束,两个小组都出现了3对选手胜负场次相同的情况,不同的是A组后三名都是一胜两负,B组是前三名都是两胜一负,通过查净胜局数确定了第二名或前两名的归属。
甲组前四名:宋飞康旭东、丁宁韩鑫、伍会健权生林、郑玲徐红




乙组8对选手,5对男双,3对混双。该组有个欢乐的小插曲,高飞本来和徐方程组合,论实力,他俩是甲组的水平,但他们只能上午参加,所以只好参加乙组的比赛。名单公布后,乙组的部分选手有“意见”了,哈!组织者征求了当事人的意见,他们同意分开。王巍王璐也是因为只能上午打,从丙组临时安排到乙组(乙组和丙组的水平相差不大,乙组男士居多,丙组女士为主)。就这样,原本一对男双和一对女双就变成了两对混双。四人也真争气,尤其徐方程,在大家的“激励”下变得异常稳定,双双杀进了最后的冠亚军决赛。此刻大家感慨:如果高飞和徐方程搭档,其他人有可能只是失去了获得冠军的机会,但把他们分开,其他人只有争夺3、4名的份儿了,哈哈!从乙组的整个比赛看,3位女士的稳定性普遍高于男士。
乙组前四名:王巍徐方程、王璐高飞、唐运榜邬树楠、熊光田东旭




丙组7对选手,5对女双,2对混双。女双居多的比赛,突出的特点就是墨迹、纠结,哈哈!前面多次说到女会员这半年的进步整体快于男士,她们之间PK,几乎没有一边倒的比赛,大多都势均力敌。回合多,经常是十几、几十个回合才能得一分。丙组和甲组同时开赛,甲组的所有比赛都结束了,丙组的决赛还没有开始。冠亚军的决赛打了一个多小时,是通过抢七决出的。
丙组前四名:于凤云戴忠玲、王静关佳茹、张丽慧刘艳、宋彬张烁



丁组8对选手,2对男双、2对女双、4对混双。该组选手都是打球时间不太长的会员,有个别会员是第一次参加比赛。该组和其他组别相比,最大的特点就是格外认真、同时也格外欢乐!作为赛事组织者和总教练,看到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成长,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喜悦!尽管他们在赛场上还很稚嫩,但几个组别中,我最喜欢看的还是他们之间的比赛,最关注的也是他们之间的比赛,最让我欣慰的还是他们之间的比赛。用不太恰当的比喻,就像父母更宠爱老疙瘩一样哈!
丁组前四名:朱强华王秀娜、李亚明申国哲、李晓娟李桂莲、刘红杨文杰



